青少年身心健康、体魄强健、意志坚强、充满活力,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标志,是国家综合实力的重要方面。青少年时期是身心健康和各项身体素质发展的关键时期,青少年的体质健康水平不仅关系个人健康成长和幸福生活,而且关系整个民族健康素质,关系我国人才培养的质量。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近几年广东省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推动并促进广东省青少年体质健康发展,增强青少年体质健康,培养合格的社会建设者,为广东省可持续发展提供全面的人力资源保障,但广东省青少年体质健康状况仍令人堪忧。为此本课题对广东省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现状进行调查,针对逐年下降现状,查找成因,提出对策,望为广东省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逐步提升,出谋献计。
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下降或因体质健康而引发的社会关注与热议,已引起社会各界、亿万家庭和学界的高度重视。近些年来,广东省政府为提高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先后颁布多个有关促进与提高青少年体质健康的政策、举措,但是,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不仅没有得到有效遏制,而且呈现持续下降趋势,拯待我们深入研究。
二、成果内容
2014年10月-2015年1月广东省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调查研究课题组,联合广东省教育厅《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2014年修订)》(以下简称《标准》)测试上报数据抽查复核工作小组,对广东省4地市40所中学(初中20所、高中20所)的12000名13-18岁学生进行《标准》现场抽测复核、调研。同时对抽测复核学校的215名中学体育教师,1200名初中、高中学生进行相关问卷调查,了解广东省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调查结果显示:1、2014年广东省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身体素质的长跑1000米(男)/800米(女)、短跑50米、立定跳远、力量素质(女生仰卧起坐)等四个项目指标继续下滑;2、身体形态BMI指数指标呈现下降趋势;3、各年龄段指标均低于2010年全国和广东省平均水平;4、力量素质(男生引体向上)/ (女生1分钟仰卧起坐)和身体机能指标(肺活量)有所回升;5、通过对粤东、粤西、粤北、珠三角区域性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对比研究得出: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身体发育以及耐力素质明显较差,明显不如广东粤北山区和粤东、粤西欠发达地区;反映学生心肺机能的肺活量,珠三角地区整体上也落后整个粤北山区和粤西欠发达地区。在力量素质方面,珠三角整体上同样处于落后状态,反映下肢爆发力立定跳远,珠三角明显落后于粤东、粤西,仅在均值上略优于粤北,并不呈现显著性差异;反映上肢力量(男生)和腰腹力量(女生)与立定跳远,同样明显落后于粤东、粤西,仅在均值上略略优于粤北,且差异不明显。珠三角在柔韧素质明显优于粤西地区,同样明显不如粤东,与粤北并无明显差异,均值上略差于粤北地区。仅在50米短跑中,略有优势,50米跑明显优于粤北、粤东,与粤西也不存在显著差异,粤西地区均值稍优于珠三角。综合分析学生体质健康差异性,广东地区学生体质健康存在区域性分布差异,珠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学生体质健康明显差于粤东、粤西欠发达地区和粤北山区。学生体质健康及格率也呈现同样的趋势。总体而言,广东省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仍呈现下降趋势,自1985年全国学生体质健康实施以来,广东省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已连续三十年下降(数据详见结题报告)。更令人担忧的是,我们在研究中发现,广东省学?!侗曜肌凡馐陨媳ㄊ菪哦炔桓撸媳ㄊ萦氤椴飧床槭菀恢滦员榷约陀σ鹞颐堑母叨戎厥?!
三、广东省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持续三十年下降主要成因
(一)广东省学校体育的办学条件严重不足
广东省存在大量“麻雀”学校,该类学校学生多,活动空间小,体育场地非常紧张。被抽测复核和调研的学校有28所(35.0%)的学校达不到《标准》测试场地要求;部分城区,如广州、潮州等市有7所1000-2000人的小学、初中仅有1-2个篮球场,这与《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试行基本标准》要求相差甚远。学校缺少基本的体育场地和器材,学校正常体育课教学都无从开展,规范开展《标准》就更是难上加难。
“办好学校,办出名校,举全校之力,创设条件,保高分、高升学率”,仍是学校校长日常工作的重中之重,相关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政策、文件难以贯彻落实,成为一纸空文。
?。ǘ┕愣∩媳ń逃康摹侗曜肌凡馐允菟执?br _fckxhtmljob="8"> 表1? 2013年—2014年广东省学校《标准》数据抽查复核比对一览表
|
|
小学
|
初中
|
高中
|
大学
|
总体
|
2013年
|
实测学校数量
|
58
|
26
|
28
|
5
|
117
|
抽测数据与上报数据基本一致学校数
|
39
|
7
|
9
|
1
|
56
|
%
|
67.2
|
26.9
|
32.1
|
20.0
|
47.9
|
2014年
|
实测学校数量
|
42
|
19
|
17
|
6
|
84
|
抽测数据与上报数据基本一致学校数
|
15
|
4
|
3
|
0
|
22
|
%
|
35.7
|
21.1
|
17.6
|
0
|
26.2
|
注:数据来源于全国《标准》抽测复核反馈结果
从表1可以看出,广东省学?!侗曜肌凡馐陨媳ㄇ榭霾蝗堇止郏?013、2014年学校总体数据基本一致率分别为47.9%、26.2%。初中、高中抽测数据与上报数据基本一致的学校更低,说明上报数据渗假、水分大。该情况与课题调研组在2014年对广东省中、小学抽查复核中所发现的:仅有部分学校完成了《标准》全部项目或仅对部分学生或部分项目测试;大多数学校甚至没有开展《标准》测试,就向教育部上报本学校测试数据的情况基本一致。
?。ㄈ┚讶狈χ圃剂斯愣⊙!侗曜肌返目褂胧凳?。调研组在调研中发现,学校普遍存在体育维持经费紧缺,年经费2—3万元的学校占58.75%。8—10万元一套的《标准》测试器材,对许多学校的体育教师来说简直不敢想。同时,在调研中还了解到,大多数教育局、学校都没有制定实施《标准》的政策文件,体育教师《标准》测试工作量没有任何报酬,仅有6.25%的学校有少量的工作补助,这也是造成广东省学校体育教师对开展《标准》工作不积极、不重视,测试上报数据造假,水分大的主要原因。
?。ㄋ模┕愣⊙L逵淌Χ浴侗曜肌肺募⒄吡私馍跎?,缺乏实施《标准》基础知识。调研组与调研学校体育科组长座谈调查中发现,43.75%以上体育科组长不了解《标准》评分办法,对《标准》测试项目、测试方法的具体要求有近46.48%的体育教师不知道。67.50%的学校提出教育部《标准》上报系统过于复杂,直报软件不会使用。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广东省在《标准》实施的宣传、培训工作存在严重缺失,基层学校体育教师的《标准》业务培训亟待加强。
(五)体育教师编制配备不合理、缺乏岗位认同。
目前,我省中、小学普遍存在体育教师缺编情况,农村学校因学生少,体育教师生师比相对较好;城区非省级示范学校体育教师编制十分紧缺,体育教师大多处在课时量大,课外体育运动队训练任务重的状况下,仅依靠体育教师完成每年一次《标准》测试和实施2014年由广东省教育厅、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广东省财政厅、广东省体育局联合下发《关于印发广东省学校体育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粤教体[2014]2号(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是非常困难的。
个别学校体育教师缺乏爱岗敬业和奉献精神,看轻自己的职业,消极怠工,缺乏进取精神和“因地制宜、因材施教”的创造性工作思维,尤其是专业知识的更新学习,国家政策的学习非常滞后,如果不引起重视,再好的政策与举措都无法在基层落到实处。
?。┭鲜侗∪?,缺乏主动锻炼动机。
通过问卷调查,46.39%的学生每天睡眠时间不到7小时,睡眠时间超过9小时的不足13.67%;学生课余时间, 62.33%的学生用在各种补习班学习上,30.54%的学生是用在(电脑、智能手机)打游戏、上网上。在对学生不参加体育锻炼的原因多选项目调查中:82.97%的学生回答没有时间,76.59%的学生回答没有场地,67.28%的学生回答没有体育兴趣,62.42%的学生回答没有喜爱的体育锻炼项目。71.48%的学生除上体育课以外,从不参加课外体育锻炼;仅有10.99%的学生每星期参加三次以上课外体育锻炼,喜欢长跑锻炼的学生仅为7.97%。在针对学生通过小学、初中、高中体育课学习,掌握了多少项体育锻炼项目的调查中,71.31%的学生回答没有掌握1—2门体育锻炼方法。在对学生调查父母是否希望你参加体育锻炼的调查中,有28.61%的学生回答父母不希望自己参加体育锻炼,原因是:怕受伤、怕影响学习。时间、学生学业压力大造成学生无暇顾及到参加课外体育锻炼,场地限制,没有养成良好的体育习惯,对体质健康认识缺乏,家庭教育偏差成为学生不参加体育锻炼的主要内因。
在对学生《标准》知识调查发现:90%以上的学生不了解《标准》的重要性,82.6%的学生从没有过针对性锻炼《标准》项目;在对中考体育考试项目锻炼调查中,98.7%的学生有过针对性锻炼,23.9%的学生家长针对中考体育考试,请过家教突击培训。《标准》宣传和教育不到位,升学指挥棒,“应试体育”教育,对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促进学生体质健康的发展,具有严重的阻碍作用。
?。ò耍┭L逵逃纯霾蝗堇止?br _fckxhtmljob="8"> 在对体育教师与管理人员问卷和座谈调研中发现,89.93%的学校都存在体育课被其它学科占用的现象;75.59%的体育教师抱怨学校领导不重视体育;69.48%的体育教师认为体育场地、体育器材缺乏是造成学生不喜欢体育锻炼的主要原因;有33.33%的体育教师认为体育教师不敬业,造成体育课教学质量差;在对体育教师工作压力、生活压力调查中,86.38%的体育教师回答压力大。在对体育教师5年内是否参加过体育专业知识进修学习、培训的调查中,64.32%的体育教师回答没有参加过体育专业知识、体育教学方法的学习提高;在对体育教师问卷调查中,提出的“如果学生体质健康下降,最主要原因多选项”调查,79.34%的体育教师认为归咎为升学压力造成,50.23%的体育教师认为体育课教学方法存在问题,48.36%的体育教师认为体育课程大纲、教学内容存在问题。学校体育硬件设施、高考指挥棒、学校、社会的关注度是学生体质健康下降的外因之一,但不可否认,体育教师的敬业精神,责任感和使命感,主动学习和更新知识的动力不足也是主要因素。另一重要因素我们认为:与体育课教学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手段与方法陈旧,近十多年的所谓“快乐体育”教学改革也是分不开的。近几年推出的“阳光体育运动”,每天锻炼一小时的口号只停留在口头上。更为严重的是广东省一些学校在实施《标准》中弄虚作假,学校根本没有对学生进行《标准》测试,就向教育部上报学生测试数据。
四、《标准》制度设计存在主要问题
(一)《标准》测试上报时间存在问题。
课题组实地走访了省教育厅,地(市)、区教育局分管学校体育工作的领导,学校体育课组长调研中,几乎从上到下对教育部要求《标准》年度上报数据,必须在当年度的10月31日前上报的作法有意见,认为“小学一年级学生刚从幼儿园进入学校,大多处在蒙懂和对新环境的熟悉状况,有的学校都还没有建立学生名册”;“初一、高一、大一也普遍存在学生九月份进校、军训、体检等情况,学生信息无法及时到位”;“九月至十月广东大部分地市仍处在炎炎夏日时间,担心学生长跑测试出问题”等实际情况,希望教育部在实施《标准》中应充分考虑各?。ㄊ校┎煌赜?,不同学校的实际情况,改为2013年前《标准》测试数据上报时间为当年度12月31日前上报的做法。
?。ǘ侗曜肌凡馐韵钅?、评分标准应考虑地域性。课题组对学校体育教育专家(教授)、管理人员咨询、讨论,以及在实地抽测复核调研中了解到,近65.0%的学校体育专家(教授)、管理人员认为,教育部在实施《标准》时应考虑中国东西南北不同地域,人种、季节等问题,《标准》测试项目应鼓励各?。ㄊ校┲贫ū臼。ㄊ校┑摹侗曜肌凡馐韵钅亢推兰郾曜?,特别是在评分标准的制定上应体现区域差别。
(三)《标准》测试方法、要求、执法尺度对学生测试成绩影响较大??翁獾餮凶檎攵圆煌馐苑椒ê椭捶ǔ叨?,进行了测试实验。根据实验目的和要求,测试小组分别由两个独立工作小组组成,使用相同的测试器材,随机抽取两个中学进行肺活量和引体向上测试实验;在测试过程中施于不同的测试方法、要求的讲解以及执法尺度,实验结果显示:肺活量第一测试组不做任何指导,由学生独立测试;第二测试组讲解测试要求、测试程序以及提示要点。实验结果显示两组测试呈显著性差异,且第二组明显优于第一组,第二组女生的测试成绩均值优于第一组620ML、第二组男生的测试成绩均值优于第一组570ML。
男生引体向上测试项目按照要求,第一组严格按照测试标准(双臂直臂悬垂→拉过下颌→双臂直臂悬垂)执行,第二组非按照标准(非双臂直臂悬垂→拉过下颌→非双臂直臂悬垂)测试,实验结果显示:两组测试呈显著性差异,且第二组明显优于第一组,第二组均值优于第一组2.3个。由此可见,《标准》测试方法、要求、执法尺度在基层学校实施时极易因不同学校、不同教师执法而造成学生评价成绩差异大,对学生《标准》上报数据造成较大的误差,影响测试上报数据效度和信度,制约学生体质健康数据管理的发展。
(四)《标准》测试数据上报难,反馈信息延后
课题调研组在调研中,87.50%的学校反映《标准》数据上报系统设计极不合理,不利于数据上报,尤其是多轮下载、上报增加了大量的工作量。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学校对教育部《标准》测试数据系统反馈滞后表现极为不满,如2013年上报的数据直到2015年1月才反馈结果。设计以生为本和以基层学校为本的软件系统,便利数据上报,加快数据反馈,扩大省市行政管理单位权限,实现国家、省市直报,将更加有利于推动学生体质健康发展。
五、建议与对策
?。ㄒ唬┕愣〗逃忝嬗忧俊侗曜肌氛呓舛梁褪凳┌旆ㄅ嘌笛埃ㄆ诰侔觳煌忝妗侗曜肌凡馐韵钅垦刑?、经验交流,特别是加大对基层体育教师的培训力度,可通过短期集中学习、视屏会议或通过制作《标准》规范实施光盘发放至中、小学的办法,让体育教师掌握正确的《标准》测试办法与执法尺度。
?。ǘ┙⒌谌健侗曜肌凡馐浴ⅰ按唇ü愣逃肯兀ㄊ?、区)《标准》率”,二个上报率抽测复核、考核评价机制,改变目前“创建广东教育强县(市、区)《标准》率”,评估、督导由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检查下级部门,即“老子检查儿子”的模式。抓住、抓实《三年行动计划》总体目标和主要任务提出的“确保全省学?!侗曜肌凡馐允萆媳蚀?8%”;“创建广东教育强县(市、区)督导验收学生《标准》上报率100%,优良率:小学80%以上,初中75%以上,普通高中及中等职业学校70%以上,高校65%以上”;“学生体质健康水平连续三年下降的地区和学校,在教育工作评估和评优、评先中实行‘一票否决’”指标考核、评价的牛鼻子。如果该项工作的牛鼻子能抓实,学校体育工作就自然而然得到当地政府,校长、体育教师的重视,学生的体质健康就会实现质的提升。
?。ㄈ┙⒐愣⊙逯式】荡笫菘馄教ê脱逯式】底酆瞎芾?、监测、预警、评价、追溯、蓝皮(白皮)书发布等机制。实时向社会、各级政府发布各地、县(市、区)、学校,学生体质健康状况和排名。实行全省学生体质健康测试数据国家直报与省数据库平台直报的双上报模式,提高我省学生体质健康数据监测的时效性和共享性。
?。ㄋ模┕愣≌谑凳度晷卸苹酚搿按唇ü愣逃肯兀ㄊ小⑶被疃?,应加大“创建广东教育强县(市、区)”经费投入,对达标县(市、区)的奖补经费中,单列体育设备专项经费,用于购置学校必备的体育器材、设备,特别是《标准》测试仪器购置;对“创建广东教育强县(市、区)”考核指标强化体育场地、器材等指标,未达标实行一票否决或限期整改的政策。尝试引入社会资金,体育彩票公益金投建学校体育设施的可行性研究。
(五)尝试《标准》测试器材合作购置,互助测试的办法。目前,广东省大多数学校都存在体育维持经费紧缺的情况,若要求每一所学校花8-10万元购齐《标准》测试器材不现实,但是,如果能在地方教育局分区域、统一协调,分解到每一所学校,请学?;?—2万元购买1到2个项目的《标准》器材,这个投入学校是可以承担的,测试器材购置后,组合在一起,每年《标准》测试期间,组合成《标准》专业测试小组,到各个学校去完成《标准》测试,这种合作购置、互助测试的做法学校是非常受欢迎的。
?。┘忧颗嘌?,促进中、小学教师人力资源多元化发展。在现有编制情况下,教育部门可通过寒暑假,对学校现有教师进行体育知识和学生体质健康知识培训,提高学校教师对学校体育的认知,拓展和深化对学生体质健康的认识。
青少年体质健康关系国家未来,民族的希望,涉及到我省2000多万青少年学生,近千万个家庭?!侗曜肌?、《三年行动计划》政策实施牵涉面广,如果没有强有力考核制度,经费保障政策,《标准》、《三年行动计划》在实施过程中仍然会“政策说一套,下面做一套,最后放空炮”,测试上报数据编造、造假的现象无法杜绝。
六、成果的学术价值
1、通过研究了解到广东省部分学校在执行有关国家,教育部,广东省委,省政府相关政策、文件,以及实施《标准》工作中的实际状况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2、通过现场实地抽测,较准确的掌握了广东省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现状与发展趋势,为学界搭建了广东省学生体质健康研究新平台。
3、厘清了近几年我省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波动较大的根本源,即:我省一些学校学生体质健康测试上报数据存在造假,水分大,造成数据不真实而产生波动。
4、厘清了一些争议,在政策、干预、监控管理、抽测复核以及制度建设等方面提出六项建议与实施办法,得到广东省政府陈云贤副省长,省教育厅的高度重视与采纳。为广东省学校实施《标准》、提升与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具有重要价值。
5、在CSSCI体育核心期刊《体育学刊》发表相关论文二篇、撰写完成研究报告一份,这一系列成果已经或将为政府、学者今后开展广东省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相关研究、政策制定提供重要参考;同时对广东省学校实施《标准》、促进与提高广东省青少年学生体质健康水平,同样具有重要贡献。
七、实践意义和社会影响
调研报告提出的加强广东省学校实施《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促进青少年体质健康提升的六项建议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对广东省今后开展《三年行动计划》、“创建广东教育强县(市、区)”评估、督导以及政策制定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ū疚淖髡撸盒煅妫愣鹑谘г航淌冢?/div>